大会邀请到礼貌与身份话语研究的著名学者作主旨报告,包括匈牙利科学院语言研究所Daniel Z. Kadar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授Winnie Cheng、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顾日国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Victor Ho、华东师范大学何刚教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于国栋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张绍杰教授以及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周玲副教授等。
Winnie Cheng提出用语料库来研究(不)礼貌,并在会上向大家介绍了最近完成的语料库--Hong Kong Corpus of Corruption Prevention, (简称HKCCP),并向与会者演示如何使用该语料库。顾日国在他的报告中研究了特殊人群的身份建构,即神经认知损伤的人群的身份缺失,汇报中通过展示具有神经认知损伤的人群的话语以及行为来分析他们的身份的缺失。Victor Ho 以“旅行顾问”(Tripadvisor)为例,把酒店对顾客负面评论的回复作为语料来分析酒店管理中面子的威胁及加强。何刚则以一段真实的会话为分析对象来研究微信认亲会话中的关系构建。于国栋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专家和新手是如何通过行为管理身份或是关系的。Daniel Z. Kadar指出对于语言学家而言,如何用可靠的证据证明一个人建造了某个身份是个难题,与一些学者所持观点一样,他认同身份是通过实践建构的。在本次展示中,他以汉字为研究语料,对实践类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身份的建构。冉永平指出鉴于人际修辞原则、面子等分析对虚假不礼貌的解释缺陷,不能完全解释其语用特征,他以较明显虚假不礼貌特征的调侃话语为对象,以人际语用视域下的身份分析为主线,探究虚假不礼貌的互动性特征及语用理据,以弥补对不礼貌研究现象的不足。张绍杰在汇报中针对顾日国1999年作出的中国礼貌原则的分类提出质疑,并且将自己重构中国国情中的礼貌原则展示给参会者。周玲和于国栋一样,也是选择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海清主演的《双面胶》这部电视剧中的几个片段,来研究在构建身份和管理人际关系时,情绪是如何影响(不)礼貌策略的选择的。大会最后,陈新仁在剖析身份的各种意义的基础上,引入语用身份的概念,将交际者动态建构的身份看作是一种礼貌资源,结合人际交往实例,展示不同类型,不同取向的身份工作所带来的礼貌评价。
闭幕时,陈新仁老师用三句话总结此次论坛:“一,论坛具有前沿性;二,专家报告具有原创性,三,会议交流洋溢着对话性。”总的来说,活动很紧凑,时间很紧张,学术氛围很浓厚,参会者颇有收获。我院师生也受益颇深,满意而归。
大会精彩瞬间:
(我院吴青清在第5会场发言)
(我院与会者会后合影)
编辑 高娜
1805358109@qq.com